注:详介本书在 “ 保健苑 ” 窗内
编 号 : O 0019 - 01
出版社: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
出版日期:2024-05-01
书号:9787574409286
定价:¥45.00
图书分类:生活娱乐 >> 保健养生
作者/译者:史明忠 蒋锴
【内容提要】本书是给读者的关于血脂健康的综合指南。深入分析了维持血脂健康的保健方法,让读者通过科学的方式维持血脂平衡,改善血脂问题。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,精心为读者打造了食疗方案、经络穴位保健方法以及适宜的传统疗法。这些方法均经过临床科学论证,实用而又安全。图书所介绍的药材和食材易于获取。同时本书还强调了定期检查与记录的重要性,读者要及时了解自身的血脂状况。在发现问题时,书中提供了相应的调整和干预措施,帮助...
跟着二十四节气调血脂 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 做好记录,轻松调理 节气养生、疾病认识、中医视角、中医调治、应时而食 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顺应四时 适合中国人的血脂调理方法
高脂血症,常被称为“高血脂”,医学上又称“血脂异常”,通常指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升高,也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。高脂血症亦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、心脑血管疾病、消化系统疾病、肾脏疾病,这些疾病都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。近年来,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,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,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,我国成年人的总体患病率达到了40.4%。
一年中,春夏秋冬四时交替,二十四节气在其中循环往复。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存在着普遍的联系,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,我们的五脏六腑、四肢百骸、五官九窍、筋骨皮肉等组织的功能活动也同样受着节气变化的影响。根据二十四节气不同的气候特性,为人们的养生保健提供了现实依据,因此,古往今来的养生家们都十分注重节气养生,并把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作为不违天时、顺道而行的重要法则。
司马迁在《史记.太史公自序》中说:“夫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此天道之大经也。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。”《黄帝内经.素问》中也说:“故阴阳四时者,万物之终始也,死生之本也,逆之则灾害生,从之则苛疾不起,是谓得道。”因此,人们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要遵循天人合一的传统养生理念,顺从四时阴阳节气的变化,懂得如何根据气候的变化,有效保养身体,防御疾病的侵害。
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,详细介绍了每个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,血脂异常的读者在这个节气里如何顺应时令变化进行起居、运动、情志养生。集科学性、实用性于一体,通俗易懂。
1 > 大暑 节气
一候腐草为萤、二候土润溽暑、三候大雨时行。
应时而食 大暑饮食应多酸多甘、补气降火。此时暑深湿重,适宜清补。因为暑湿对脾非常不利,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,不宜多食,因此日常饮食中以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食物为宜。
2 > 立秋 节气
一候凉风至 . 二候白露降 . 三候寒蝉鸣
凉风至 立秋之后,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刮偏北风,偏南风逐渐减少,随着气温的降低,此时的风给人们带来丝丝凉意,已不是酷暑时的热风。
白露降 古人认为立秋后,湿气凝结为露,而秋属金,金在五行中对应白色,故称为“白露”。现代科学表明,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,昼夜温差较大,夜晚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水珠,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上。
寒蝉鸣 寒蝉,即秋天的蝉。立秋后,蝉感知到气温凉爽、光照适宜,于是开始鸣叫求偶。雄蝉通过振动腹部的发声器来鸣叫,吸引雌蝉进行交配。
【节气概述】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开始,在每年公历8月7日、8日或9日。此时,太阳到达黄经145度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立秋,七月节。立,建始也。秋,揪也,物于此而揪敛也。”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、小暑的第三热节气。
立秋意味着降水、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,趋于下降或减少。从立秋开始,阳气渐收,万物内敛。立秋与立春、立夏、立冬并称“四立”,也时古时“四时八节”之一。秋天是禾谷成熟、收获的季节。立秋时,古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、庆祝丰收的习俗,还有“贴秋膘““咬秋”等习俗。
【节气养生】 立秋节气后,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、沉降,人们应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。正所谓“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,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,逆其根则伐其本,坏其真矣。”在起居上应做到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。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,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,且防收敛太过。秋季适当早起,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,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有一定意义。一般来说,秋季以晚9 - 10点入睡、早晨5 - 6点起床为宜。
【 疾病认识 】 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高脂血症对人体危害极大,是一个潜伏在人体的“定时炸弹”。最大的危害是造成“血稠”,渐渐形成瘀血,并分布在人体各个部位,长期血脂高会导致冠心病、脑梗死、糖尿病、脂肪肝等疾病。如血脂在血管壁上沉积,逐渐形成小斑块(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动脉粥样硬化”)。这些“斑块”增多、增大,逐渐堵塞血管,使血流变慢,严重时血流被中断。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,就引起冠心病;发生在脑部,就会出现脑卒中;油脂积于肝脏,则形成脂肪肝;如果堵塞眼底血管,将导致视力下降,甚至失明;如果发生在肾脏,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、肾功能衰竭;发生在下肢,会出现肢体坏死、溃烂等。
【 应时而食 】 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,因此要少吃葱、姜、蒜、韭菜、辣椒等辛辣食物,多吃橘子、柠檬、葡萄、苹果、石榴、杨梅、柚子等酸味食物。立秋后燥气当令,燥邪易伤肺,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,可适当食用芝麻、百合、蜂蜜、菠萝、乳制品等以滋阴润肺。另外,因立秋时暑热之气还未尽消,天气依然闷热,故仍需适当食用防暑降温之品,如绿豆汤、莲子粥、百合粥、薄荷粥等,此类食物不仅能消暑敛汗,还能健脾开胃,促进食欲,对胃热腑实型高脂血症患者作用甚佳。
请记录 血脂检查结果 项目1 . 总胆固醇(TC):正常值:2.84 - 5.18mmol/L, 临床意义: 升高,见于糖尿病、肾病综合征、甲状腺功能低下、动脉硬化。 降低,见于急性感染、恶性肿瘤、溶血性贫血。
项目2 . 甘油三酯(TG):正常值:< 1.7mmol/L 临床意义: 升高,见于动脉粥样硬化、肾病综合征、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减退、心肌梗死、胰腺炎等。降低,见于营养不良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。
项目3 .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(HDL - C)正常值:1.04 - 1.55mmol/L 临床意义:升高,见于慢性肝炎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。降低,见于冠心病、急性感染、糖尿病、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肾病综合征。
项目4 .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(LDL - C)正常值: 1.56 - 3.38mmol/L 临床意义:升高,动脉粥样硬化、甲状腺功能低下、肾病综合症、慢性肾功能衰竭。降低,急性病 、无阝脂蛋白血症、肝硬化、恶性肿瘤。
项目5 .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VLD - C)正常值:0.21 - 0.77mmol/L 临床意义:升高,见于高脂血症、动脉粥样硬化、慢性肾衰竭、肝病、糖尿病。降低,见于营养不良、慢性贫血、多发性骨髓瘤。
项目6 . 载脂蛋白A (ApoA)正常值:1.20 - 1.50mmol/L 临床意义:升高,见于冠心病、家族性a - 脂蛋白缺乏症。降低,见于糖尿病、慢性肝病、肾病综合征。
项目7 . 载脂蛋白B (ApoB)正常值:0.80 - 1.10mmol/L 临床意义:升高,见于冠心病、肾功能衰竭、糖尿病。降低,见于肝功能不全、恶性肿瘤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。
项目8 . 磷脂 (PL)正常值:1.43 - 3.20mmol/L 临床意义:升高,见于胆汁淤积、脂肪肝、肾病综合征、高脂血症。降低,见于低脂血症、溶血性贫血、恶性贫血。